項目簡介
項目詳情
目前國內單體面積最大,由丘陵生態系統轉變的人工湖,沿著原生淺丘地形的肌理,【中科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】聯合【南京中科水治理股份有限公司】,在麓湖構建了一個水域可持續生態系統-清水型生態系統:通過放養一定數量、不同種類、一定比例配置的水生動物,種植不同種類、不同生長季節、不同花期、不同生態類別的水生植物,形成一個健康有效的生物網,實現湖水的自我生態凈化。
看似開創 其實是回歸
從丘陵到湖泊,麓湖經歷了從無到有,這看似開創,但其實更是一種回歸。
從一片陸地開始的零起點的“構建”,麓湖借由高低起伏的地勢差,從農田、魚塘、林地蛻變成引水灌溉形成的生態湖泊。
“十年前,當我們看到這片土地的原生地貌時,其實麓湖就在那里。”
再現臨水而居的生活方式 是開發商打造麓湖的理想!
從構湖、建湖到治湖,麓湖花了近10年的時間,目前首期40萬㎡水面生態治理已完成并成功交付,這幕后的實施者,正是南京中科水治理股份有限公司。
也許你會問,憑空變出一個湖,水從哪里來?
麓湖的水源——來自都江堰東風渠的老南干渠。
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(GB3838-2002)Ⅴ類水
水色發渾發綠
富營養化
如何將野水馴化,如何實現臨水而居?這是中科水治理需要思考的問題!
一般湖泊治理都是對已退化的湖泊生態系統進行修復,而麓湖在形成前就根據生態工程原理,對生態系統進行了設計和構建。只要引水污染負荷是麓湖生態系統能夠承受的,那么,凈水的效果很快呈現。
師:學習和模仿。
法:原理、規律和方法。
自然:未被干擾破壞過的原生態系統狀態。
大道:先進優秀的工程技術手段。
無痕:一種天然生態的狀態、無人工雕琢的痕跡。
從大自然中領悟道理學習方法;創新研發相關技術并運用到工程實踐中,使生態環保工程真正做到零耗能、可持續、健康長效自我運行,將生態環境恢復到基準狀態。
這,是中科水治理的 治水理念 !
2006年中科水治理正式進入麓湖,經過2年時間的前期調研,2008年清水型生態系統構建工程正式動工,在這兩年的時間內,中科水治理對成都南延線以及整個成都不同水系進行采樣分析,同時,對成都的物種、自然環境演變、氣候等都做了分析。
有了前期的深入調查,中科水治理順利進入施工程序。
第一步:底質改造,使麓湖的水體更適宜水下動植物生長。
第二步,建立生態位,不同的魚、蝦適合在不同的生態位生長。中科水治理根據自然湖泊的形狀,為每一個物種人為設計適合的生存的環境。
第三步,人為調控,放在湖泊中的水生生物會有一個發展的階段,不同的物種,有的比較強勢一點,有的可能會成為某些物種的食物,這個是自然發展,施工人員沒有去干預它,但是會輔佐,不會讓一個物種過于強勢占領很好的生態位,不允許麓湖中某一種物種有很明顯的優勢,中科水治理對此建立一個運行機制去人為地調整控制。
最后,水生態系統穩定自我運行。
早在60~70年代,在水里戲水、游泳,淘米、洗衣......這些場景都是見慣不驚,傳說在50年代,人們會用錦江水來泡茶,這在今天看來,簡直不可思議—南干渠的Ⅴ類水只能用來灌溉。
但是今天的麓湖,他做到了!2014年以來,麓湖水質長期保持在國家Ⅱ類水標準,這是飲用水優質水源的標準。
夏天的時候開發商會開放部分水域,孩子們穿上救生衣就可以在湖里游泳或者玩各種水上活動。
完善的湖底生態鏈不僅保障了水體的清潔,也變廢為寶,為人們帶來最健康的麓湖水產。美味的小龍蝦、新鮮的麓湖魚......
這些都是麓湖的味道!
“活水”并不等同于流動的水,而應該是具有生命力的、鮮活清澈的水。
目前,麓湖起步示范區湖域已成型近5年,中科水治理的工程隊伍早在2015年就完全退場,麓湖水生態項目全面移交開發商。
但是,麓湖的水質并沒有因為專業人員的離開就下降,目前水體透明度依然可達2-3米,這就是大自然的力量,這就是清水型生態系統零能耗、可持續、健康長效自我運行的威力!